瀏覽人次:
3050
其他著作
著作、學術短文、新書導讀、書評、教科書(1)著作
《紫禁城》,222期,2013年7月。
《觀‧臺灣》,22期,2014年7月。
《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》,18:1,2016/12。
《歷史文物》(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),27:12,2017/12。
《看得見的城市:全球史視野下的廣州、長崎、巴達維亞》導讀,蔚藍文化,頁6-19,2015。
《全球史的再思考》導讀,八旗文化,〈當代世界公民的全球史閱讀指南〉頁5-18,2016。
《1946: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》導讀,馬可孛羅,〈既沒有和平也沒有戰爭的年代〉頁3-12,2016。
《海與帝國》導讀,臺灣商務印書館,〈閱讀明清帝國的新視角:海洋、白銀、物與環境〉頁9-24,2017。
《大歷史:從宇宙大霹靂到今天的人類世界》導讀,馬可孛羅,〈「大」歷史回來了!〉頁5-11,2017。
《阮e青春夢:日治時期的摩登新女性》導讀,〈閱讀近代東亞世界:「摩登新女性」的幾種視角〉,2018。
(2)學術短文
〈寫真館與寫真會:日治臺灣的攝影小史〉,《歷史文物》(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),27:12(2017/12)。
蔣竹山、呂妙芬、黃寬重,〈當代歷史學新趨勢:十個熱門及前瞻議題〉,《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》,18:1(2016/12)。
〈被遺忘的漢生〉,《觀‧臺灣》,22期,2014年7月。
〈人參博物學〉,《紫禁城》,222期,2013年7月。
(3)新書導讀
〈閱讀近代東亞世界:「摩登新女性」的幾種視角〉,鄭麗玲,《阮e青春夢:日治時期的摩登新女性》導讀,玉山社,2018。
〈「大」歷史回來了!〉,《大歷史:從宇宙大霹靂到今天的人類世界》導讀,馬可孛羅,2017,頁5-11。
〈閱讀明清帝國的新視角:海洋、白銀、物與環境〉,《海與帝國》導讀,臺灣商務印書館,2017,頁9-24。
〈既沒有和平也沒有戰爭的年代〉,《1946: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》導讀,馬可孛羅,2016,頁3-12。
〈當代世界公民的全球史閱讀指南〉,《全球史的再思考》導讀,八旗文化,2016,頁5-18。
《看得見的城市:全球史視野下的廣州、長崎、巴達維亞》導讀,蔚藍文化,2015,頁6-19。
(4)書評
〈閱讀地圖裡的全球史秘密:評卜正民《塞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》〉,《二十一世紀》雙月刊,155期(2016/6)。
評Lee Jen-der(李貞德), Nuren de Zhongguo yiliaoshi: Han-Tang zhijian de jiankang zhaogu yu xingbie, Nan Nu : Men, Women and Gender in China, 12:1(2010), 頁146-149.
〈評Timoth Brook, Vermeer’s Hat: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the Dawn of the Global World〉,《新史學》,20:4(2009.12),頁217-234。
〈評介近年來明清民間信仰與地域社會的三本新著〉,刊於《新史學》,15:4(2004.12), 頁215-231。
評余新忠, 《清代江南的瘟疫與社會:一項醫療社會史的研究》,刊於《新史學》,14:4(2003.12),頁205-221。
〈「文化轉向」的轉向或超越?——介紹四本論歐美新文化史的著作〉,《新史學》,12:1(2001.3),pp.233-246。
評Matthew H. Sommer, Sex, Law,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(Standford, California: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, 2000) ,刊於《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》,第9期(2001.8),頁255-266。
〈從產婆到男性助產士──評介三本近代紀歐洲助產士與婦科醫學的專著〉,《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》,第7期(1999/8),pp.223-241。
評Patz R. Katz, Demon Hordes and Burning Boats: The Cult of Marshal Wen in Late Imperial Chekiang,《新史學》,10:2(1999.6),頁215-225。
評Carol Benedict, Bubonic Plague in Nineteenth Century China, 《新史學》,9:3(1998.9)。
(5)教科書
〈從開放到封閉:宋元以來的中西接觸〉、〈近代中國的變局:鴉片戰爭〉,收於蔣竹山、陳俊強、李君山、楊維真合著,《巨龍的蛻變:中國(1840-2008)》,台北: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,2009,頁9-85。
《高中選修歷史》上(龍騰版),負責撰寫第三章〈醫療與社會文化〉、第四章〈日常生活與大眾文化〉,2008。
(6)翻譯
Angela Ki Che Leung, 〈明清中國的醫學入門與普及化〉,《法國漢學》第8輯(北京:清華大學出版社,2004),pp.155-179。
David Arnold, 〈醫學與殖民主義〉,《科技渴望社會》(台北:群學出版社,2004) ,pp.183-217。
Angela Ki Che Leung, 〈前近代中國的女性醫療從業者〉。
Angela Ki Che Leung, 〈明代社會中的醫藥〉,《法國漢學》第5輯(北京:清華大學出版社,2002),pp. 345-361。
Ewa Domanska, 〈歷史書寫的新視野——彼得˙柏克訪談錄〉,《當代》163 期(2001.3),pp.28-47。
David Arnold, 〈醫學與殖民主義〉,《當代》2001.10,pp.40-59。
李中清(James Lee), Cameron Campbell, 〈譯轉之失——表述與事實〉,《新史學》11卷3期 (2000.9),pp.195-200。
Charlotte Furth(費俠莉), 〈再現與感知――身體史研究的兩種取向〉,《新史學》10卷4期(1999.12),pp. 129-144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