瀏覽人次:
5622
專書論文
1. 李力庸,2003,〈日治時期臺中地區的米種改良〉,《臺中縣開發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臺中:台中縣文化局,頁285-323。2. 李力庸,2003.7,〈日治時期桃園地區土礱間的興起與衰落〉,收錄於《樂聲揚起.第一二屆桃園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中壢:萬能技術學院桃園文史工作室,頁83-105。
3.李力庸,2003.7,主編《樂聲揚起 第一·二屆桃園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李力庸、陳識仁,萬能技術學院桃園文史工作室,372頁。
4.李力庸,2004.10,《日治時期臺中地區的農會與米作(1902-1945)》,臺北:稻鄉出版社。
5.. 李力庸,2005,〈由《水竹居主人日記》看日治時期米穀的生產與流通〉,《水竹居主人日記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豐原:台中縣文化局,頁149-189。
6. 李力庸,2008,〈《臺灣農事報》與其糧食論述〉,收錄於陳慈玉編,《地方菁英與臺灣農民運動》,臺北: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,頁335-387。
7. 李力庸,2008〈日治時期臺灣正米市場與期貨交易(1924-1939)〉,收錄於許雪姬編,《日記與臺灣史研究》,下冊,臺北:中研院臺史所,頁459-508。
8. 李力庸,2008,〈日治時期桃園地區的產業組合與農村經濟(1913-1939)〉,收錄於林明煌主編,《戀戀桃仔園—桃園文史研究論叢》,中壢:萬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,頁33-62。
9.李力庸,2009,《米穀流通與臺灣社會(1895-1945)》,臺北:稻鄉出版社。
10. 李力庸,2009.9,〈日治時期臺灣產業氣象之建立與農業應用〉,收於《典範移轉:學科的互動與整合》,中壢: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,頁393-426。
11. 李力庸,2009.11,〈日治時期臺灣的建築組合與都市建設〉,收入馬偉傑編,《中國城市研究探索》(香港: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,2009年11月),頁23-52。
12.李力庸,2010.4,《臺灣省桃園農田水利會會誌》,桃園:桃園農田水利會。
13.李力庸,2010.9,《續修桃園縣誌‧經濟志》,桃園:桃園縣文化局。
14. 李力庸,2010.11,〈殖民、營養與風尚-日治時期臺灣大眾畜產飲食文化〉,《雅俗相成-傳統文化質性的變異》(中壢市:中央大學出版中心),頁415-459。
15. 李力庸,2012,〈回憶竹子湖畔:臺灣稻米的故事〉,收錄於胡興華編,《耕耘臺灣.農業大世紀.農業紀實》,臺北:行政院農業委員會,頁184-207。
16. 李力庸,2013.2〈水資源開發與國家社會:石門水庫籌建之研究(1945-1956)〉, 收錄於周建渝主編、學愚協編《健康、和平、可持續發展──人文社會科學的視野》,香港:中文大學人文學科研究所出版,頁93-128。
17. 李力庸,2013.8〈食物與維他命:日記史料中的臺灣人營養知識與運用〉,收錄於《新眼光:臺灣史研究面面觀》,台北:稻鄉出版社,2013年8月,頁265-297。
18. 李力庸,2013.12,〈水與糧食:石門水庫興建前後桃園地區的觀察(1940-1970年代)〉,收錄於《近代東亞中的臺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臺北:國立臺灣圖書館,頁37-57
19. 李力庸,2014,〈從復舊奠基到經建開展:嚴家淦省主席任內的農業行政與調查〉,收錄於《轉型關鍵:嚴家淦先生與臺灣經濟發展》,臺北:國史館,頁69-100。
20.李力庸,2019.7,主編《經緯桃園 2018桃園學》,桃園市文化局中央大學圖書館,頁430。
21.李力庸,2019.9,〈戰後桃園地區稻米的生產與流通〉,桃園市文化局中央大學圖書館,收錄於《經緯桃園 2018桃園學》,頁217-251。
22. 李力庸,2021.3,〈酪農與企業:戰後桃園乳業的發展與挑